虎尾大閘蟹養殖產銷場
黃宥霖 外號 阿全
地點 // 雲林縣虎尾鎮堀頭里18-26號
電話//0912354112
面積 // 一甲地
特色 // 虎尾 充滿傳說,位居雲林線中央,虎尾之名來自虎尾溪,因日治時期設有糖廠而成為製糖中心,又稱「糖都」。同時也是雲林第二重要的工商業、教育、醫療、就業等地區。近期地方觀光業結合人文事蹟故事發展盛展。大閘蟹養殖崛起,激起 黃宥霖 的衝動,擱下土木工程事業,協商家老,把種植蒜頭/花生/水稻田轉作養殖,以天然無毒養殖為主軸,結合當地的古蹟/產業景點/美食特色,常態性的公益性推廣,在業界獨撐一片天。
土木包商黃木林轉行養大閘蟹,經歷3~4年的摸索累進自我經驗,堅持不用藥,更拒絕餵食令人作嘔的腐肉,以南瓜、蕃薯、玉米、胡蘿蔔為主食,育成率很低,他卻豁達說「沒關係,活下來的,就是我們的!」
黃木林擔任台灣大閘蟹養殖協會常務監事,虎尾只有他養殖大閘蟹,原本從事土木工程的他,也是景氣低迷的受害者,3年前興起轉換跑道的念頭,幾經投石問路的摸索,帶著妻兒返鄉從事農業。父親幾分薄田依時序種著蒜頭、水稻等,收入十分有限,激起有創新作為的理想,憶及高中以前爸爸曾養過鱉,當時他參與不少,便決定養同樣是底棲且雜食的大閘蟹。
中國大陸大閘蟹近二年又重新進口,每年都抽驗有養殖抗生素等藥物殘留,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生長在農家對耕作 . 養殖的藥物自然熟悉,也知道藥物的傷害,即使有生計壓力,也不讓土地污染與大眾朋友食安擔心 ,黃木林把環保和消費者健康擺第一,養殖前期用南瓜、地瓜、玉米、胡蘿蔔等蔬果為食料,後期則輔以石螺和雜魚,和許多有機農民一樣堅持不投藥,更拒絕餵食腐肉。
施法自然的結果是育成率很低,約只有1、2成,3成是最佳紀錄,相較於慣行養殖的高成數,不少親友為他憂心忡忡,他卻瀟灑地說「沒關係,健康卡重要」,如同有機耕作,蟲鳥吃剩的就是人吃的,螃蟹自然淘汰法則下,剩下的就是我們的....豪邁單純的想法,深含對大自然謙卑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