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密碼:

水生植物特性

請點選縮圖觀看
Images 1-18

汐止大閘蟹產銷產

  • 迎賓大門
  • 水池邊樹陰下
現場料理品蟹
  • 悠閒的環境
  • 又一個產期年度開始
  • 遠景
  • 團購整貨
  • 5-6兩大閘蟹

大閘蟹養殖的生態 ~~養殖池與水生植物特性

一座好的養殖池,除了後天的人為科學因素 , 更需以大自然生態食物鏈為基礎 大閘蟹的養殖池構圖完成,只是前半段部份 , 是大部份業者一直未能跳出的框框思維 , 任何的養殖狀態都功罪於人為部份 , 後半段的生態培植才是真正的勝敗主因 , 奈何人長期已來既被教育了人定勝天的理想思維 , 對原該有的生態食物鏈淡視且過 , 毛蟹養殖池生態水植物可分為  沉水性 / 挺水性 / 浮水性..植物 , 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水草

大閘蟹毛蟹養殖 , 生態的水生植物培植有很大關鍵 ,為什麼要水生植物? 一座好的養殖池需有天然水植來產生條件 ,水生植物有淨化水植 . 光合生氧 . 提供食物 . 提供藏匿 . 控制水溫...

根據學者之研究,水生植物的功能總計有以下六點:

(一)調節氣候功能    水生植物具有降低局部氣溫與局部反光的功能,植物本身可吸收及反射日光中某些波長的能量,因此可以改善當地微氣候。

(二)生產者功能        水生植物在水中及濕地環境扮演生產者的功能,植物體可以提供人類或動物食用如空心菜,亦可提供草食性魚類或水棲昆蟲的食物,許多高等植物的落葉或死亡的植株,也都是水棲小動物的食物或棲所。

(三)生態庇護功能    不論浮水性或固著性水生植物,大部份的水生植物具有葉綠素,可行光合作用吸收CO2並釋放出O2,供水中的魚類呼吸,枝葉可作為魚類以及其他水棲動物如水鳥庇護的場所。

(四)人為利用功能    水生植物典型之利用方式為插花材料如水燭、風車草,許多浮水性植物可作為人工飼料,漂浮性的布袋蓮由於生長快速而引進台灣,作為餵養鴨豬等家畜的飼料,其他諸如荷花、菱角等植物更是早經人為種植利用的水生植物,此外近來栽植紅樹林作為護岸防風之用,亦有生態保育之觀念。

(五)改善污染功能    部份水生植物(如布袋蓮、水燭)具有吸收污染源的效果,工業區設置適當面積的濕地作為淨化池,可以透過水生植物以及底泥物質的化學作用吸收及分解污染物質,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

(六)景觀美化功能    水生植物植物體可以減少水面反光,並增添水中景色。許多特殊的水生植物早為人工種植,做為庭園觀賞之用,例如睡蓮、野慈姑、風車草、荷花、水燭等植物。台灣原生植物亦有不少種類如台灣萍蓬草、水茄苳、鴨舌草、香蒲等種類具有景觀美化效果,可進一步推廣為景觀美化植物。

水生植物的特性是甚麼?

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最大的形態差異,就在葉的部份。只有水生植物能長出耐得起長期浸泡在水中的沉水葉,因此,沉水葉可說是區別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最重要的依據。究竟水生植物的葉片使出了什麼妙招,來適應水份充足但空氣缺乏的水裡環境呢?

一、葉片的形狀       沉水性水生植物長出沉水葉固然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挺水、浮葉和飄浮性植物,其實也都能長出沉水葉,不過形狀與水面上的葉片不大相同。這是因為沉水葉整個沉浸在水裡,完全與空氣隔絕,陽光也十分不足,因此便以細細的線形或分裂成羽毛狀的葉形,來吸收較多的水中氣體以及陽光,而且也可以減少水流的衝擊。與沉水葉外形大異其趣的,是浮葉性植物的浮水葉,它們平鋪在水面上,沒有空氣和陽光不足的問題,但卻必須時時在水面上保持平穏,因此葉片多半呈圓形或橢圓形。

二、代替根的葉子   有些水生植物並沒有根,而以由葉變化而來的「變態葉」來取代根的功能,這是水生植物特有的演化結果。舉個例來說:「槐葉蘋是一種無根性的飄浮植物,但它在水面下卻生長出鬍鬚狀、像根一樣的東西,那其實是變態葉。另外,日常食用的菱角雖然有根,但是它水裡的莖靈,也長出了鬚狀的變態葉。因為菱角的莖很長,位於莖基部的根,所吸收的養分,根本送不到莖的末端,於是,莖節上的葉片便特化成鬚狀,代替根來吸收養分。 

三、充滿空氣的浮水囊    比起陸地,水中所存有的空氣十分稀少,因此,水生植物所面臨的最大生存難題,要算是「氧氣與二氧化碳不足」了,因為缺少了這兩樣物質,水生植物便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為了因應這種環境,有些水生植物葉柄或葉背的部分會膨大形成氣室,用來貯存空氣。不僅如此,這些氣室還能增加浮力,方便在水面漂浮,因此又被稱為「浮水囊」。常見的布袋蓮、菱角,或水鱉、水禾等的葉片,都有這樣特別的構造。

四 . 莖的絕招       為了吸收更多的氣體,除了在葉片的部分長出浮水囊外,水生植物莖的內部也充滿了氣洞(氣室),同樣能夠貯存空氣、增加浮力。最容易觀察到的莖部氣洞,就是荷花的地下莖--蓮藕。沒錯,藕節中一個個的小孔就是它的氣洞。

水生植物之類型主要根據植物生長環境與外在形狀特徵來區分下列五種類型:

(一)濕生植物       指生長在河川兩岸或淺水區的植物,河川兩岸植物又稱濱溪植物,自大喬木至草本植物均有,像是水茄苳(穗花棋盤腳)、野薑花、巴拉草等,這類型植物在河川下游或河口地區最具代表性則是河岸紅樹林,臺灣北部淡水河的水筆仔純林及南部海茄苳、欖李混交林尤為著名。

(二)挺水植物       指生長在水深半公尺到一公尺左右的淺水區中,根系固著在水裡土壤,將其莖葉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伸出水面,這類型植物的根系發育情形隨種類而不同,大多具有走莖或根莖型態,它們根系的氧氣是經由莖葉內的通氣組織從外界來供應,像是蘆葦、茭白筍、水蠋、水毛花等。

(三)浮葉植物      指生長在淺水區,葉片浮在水面,形狀多為扁平狀,葉上表面有氣孔,根系或地下莖固著在泥土裡,根部所需要的氧氣經由葉片的氣孔由外界來供應,這類型的葉柄會隨著水的深度而伸長,常見有田字草、小莕菜、睡蓮、台灣萍蓬草等。 

(四)浮水(漂浮)植物   這類型植物根系並沒有固著於泥土中,而是沉於水中,植物體則漂浮於水面,某些還具有特化的氣囊以利於漂浮,例如布袋蓮、大萍、滿江紅、槐葉蘋等。

(五)沉水植物       這類型植物植物體全部或大部分浸沒於水面下,根系固著在水下泥土裡或漂浮水中,它的莖葉內機械性組織、輸導系統及表面角皮層卻不是很發達,葉片大多呈線狀、片狀或條狀,像是金魚藻、水蘊草、聚藻、眼子菜、流蘇菜等。